恐龍時代封印在琥珀中的鳥類
0

插圖示意了白堊紀時被困在樹脂中那只幼鳥,封印太原包夜空姐預約(電話微信156-8194-*7106)提供頂級外圍女上門,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最終經由化石作用形成琥珀。琥珀 ILLUSTRATION BY CHEUNG CHUNG TAT

這塊琥珀經過一定程度的琥珀拋光,讓科學家得以一窺這只恐龍時期的鳥類鳥,其骨頭與胸腔的恐龍內部情形,還能藉由化學方法標記出暴露出來的時代軟組織分布情況。 PHOTOGRAPH BY R.C. MCKELLAR,封印太原包夜空姐預約(電話微信156-8194-*7106)提供頂級外圍女上門,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鳥的頭、胸腔以及暴露在外的軟組織近觀。 PHOTOGRAPH BY R.C. MCKELLAR, 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這張電腦斷層重建圖展示了這只鳥的骨頭、由前而后延伸的羽軸,以及上仰的頭顱。 PHOTOGRAPH BY MING BA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在紫外光下琥珀發著螢光,凸顯了環繞在鳥周圍的樹脂單體。 PHOTOGRAPH BY R.C. MCKELLAR, 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JOHN PICKRELL 編譯:曾柏諺):科學家在9900萬年前的緬甸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完整的鳥類化石。
這塊來自緬甸的云紋琥珀切片,保存了來自9900萬年前一份壓扁的小鳥遺骸。雖然過去在緬甸發現的鳥類琥珀更加驚人,不過其中所含的骨骼數量全都不及這次發現的幼鳥,包含了頭蓋骨基部、絕大部分的脊柱、髖骨、單側的部分翅膀與腳部。
本研究的作者之一,加拿大雷吉納的薩斯喀徹溫皇家博物館(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的萊恩.麥凱勒(Ryan McKellar)表示,此次新發現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于,研究人員得以更清楚地觀察這年幼史前生物體內的細節。
麥凱勒提到:「這塊琥珀含有大量的木頭雜質,顯得有些混濁,看起來像是在森林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地方產生的。」雖然這意味著這件標本的外觀品質不是太好,不過內在可是令人振奮多了。
麥凱勒說:「這件樣本在緬甸制備的時候前半部經過拋光,暴露在外的胸腔與頭骨提供了我們觀察標本內部的視角。」
這塊來自北緬甸胡岡谷地(Hukawng Valley)的琥珀,為白堊紀化石的收藏增色許多。在過去數年,胡岡谷地出土了許多美麗的鳥翼、小型肉食恐龍帶羽毛的可觀尾巴,還有一整只雛鳥的輪廓。在去年12月,研究人員甚至在琥珀中發現一只或曾寄生在恐龍身上的蜱。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鳥類與飛行演化的專家茱莉亞.克拉克(Julia Clarke)說:「這塊緬甸琥珀徹底地改寫了局面,可以說是理解鳥類至今演化脈絡的重大突破。」她說:「我們一度以為永遠也沒有機會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一整只鳥,不過現在我們樣本可還不少呢。」
貴不可攀的化石
邢立達是發表在《科學通報》上、詳述這件標本的研究團隊的領導人,他表示在2015年,當他在緬甸初次看到這份被當成珠寶販賣的新發現琥珀鳥時,心跳立刻狂奔吶。
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表示,研究團隊很幸運能為中國潮州的德煦古生物研究所收購到這只鳥。邢立達表示,含有鳥的琥珀售價有時可高達50萬美元,遠超過科學家所能負擔。
邢立達估量這大概是緬甸出土的琥珀鳥中,唯二經科學描述并發表在期刊上的一員。而他認為實際上目前應有多達六只的琥珀鳥,不過約有一半消失在私人收藏家手上。
根據該團隊的研究分析(部分由國家地理資助),這只白堊紀的幼鳥墜落在樹脂中時生死未明,不過水氣使得樹脂略為起泡,使得生成的琥珀帶有混濁(云紋);而部分骨頭與軟組織已經風化消失,其余部位則是沉淀在琥珀中保存下來。
「隨后樹脂又繼續流經并包覆遺骸,保護遺骸免于繼續風化或分解。不過琥珀后來又遭受擠壓,使得許多骨頭破損。」麥凱勒說:「而這一塊皮帶頭大的琥珀,把這一切經過都保留了下來。」
在琥珀中鳥的本體約6公分長,大概比去年發表的那只4.5公分大的雛鳥年紀還要再大一些;而羽毛與骨骼的結構則說明它是只反鳥類(enantiornithine)。這種原始鳥類與非鳥類恐龍一同滅絕于6千600萬年前。
「雖然說它們是雛鳥,不過都已經具備完整的飛羽了。」麥凱勒說:「但它們的脊椎,或者說中軸骨(central shaft),發育還不夠成熟,所以應該還不太善于飛翔。」
這種鳥在活著的時候,嘴喙里可能有著栗色或深胡桃色的牙齒,頭部與頸部則是覆滿了絨羽。
藏量還很豐足
科瓦利斯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喬治.波伊納(George Poinar)說:「在琥珀中發現脊椎動物的化石總是令人振奮,尤其是白堊紀的琥珀。」波伊納研究琥珀中的昆蟲化石,也就是啟發電影《侏㑩紀公園》的那一類。
波伊納補充,反鳥類是白堊紀相當普遍的生物,將它歸類于此很合理,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有兩個足以鑒定到科的特征不見了,一個是具有牙齒的嘴喙,另一個則是翅膀上的指爪。」
波伊納推測這只羽翼未豐的幼鳥可能遭受掠食者攻擊,因而掉出巢外跌入同一棵樹所滲出的樹脂中;同一塊琥珀中還含有些許植物碎片與一只蟑螂,可能也來自同一個鳥巢。波伊納說:「蟑螂是很常見的食腐動物,出現在巢中并不讓人意外。」
麥凱勒說,只要時間加上運氣,團隊希望能在緬甸的琥珀里發現全套的反鳥類發育系列。而有待爬梳的原料顯然充足無虞,僅2015年胡岡谷地就出產了約9公噸的琥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