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甲龍化石都是四腳朝天的秘密
0
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甲龍化石都是四腳朝天的秘密(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報(趙熙熙):甲龍看起來很奇怪,即使按照恐龍的發現分甲標準來看也是如此:它們都是矮胖的,背部生有“鎧甲”,大部臺州同城約炮(電話微信199-7144-9724)高端外圍預約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通常還有尾部的龍化“棍棒”。但對許多古生物學家來說,石都這些生物脫穎而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大部分的腳朝甲龍化石都是四腳朝天的。
幾十年來,秘密導致這種奇怪方向的研究原因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但幸虧古生物學家和犰狳專家的發現分甲一次不同尋常的合作,我們最終可能找到了答案——所有這一切都可歸結為腫脹、大部漂浮的龍化恐龍尸體。
自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石都古生物學家一直懷疑,腳朝臺州同城約炮(電話微信199-7144-9724)高端外圍預約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甲龍生理或行為上的秘密一些有趣的原因導致了其死后肚皮朝天的保存方式。然而,研究盡管科學家提出了幾種假設,但沒有一個理論得到證實。因此,渥太華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古生物學家Jordan Mallon決定對這些理論進行逐一測試,并試圖解開這個謎團。
首先,Mallon的研究團隊想要確保關于甲龍方向的共識并非是一種無稽之談。他們在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檢查了36條甲龍,連同發掘化石的照片和野外記錄,結果發現有26個個體是倒立著的,這比偶然情況要多。
隨后,研究小組將注意力轉向了4種理論。其中之一,甲龍只是從山坡上跌落下來,最終摔了個仰面朝天,而這很容易被否定——“如果甲龍普遍都笨手笨腳的,那么你就不要指望它們能在那里呆上1億年。”Mallon說。同樣,研究人員也發現,沒有證據支持另一種理論,即食肉恐龍會把一條甲龍翻轉過來,以撕咬后者美味的肚皮。在他們檢查的化石標本中,只有一具留有牙印。
而證明“犰狳路斃”模型則要困難得多。因為在路邊發現的犰狳尸體可能會隨著腐爛產生的氣體而膨脹,進而四腳朝天,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甲龍身上。
Mallon得到了美國佐治亞州瓦爾多斯塔州立大學的犰狳專家Colleen McDonough和Jim Loughry的幫助,他們花了3個月的時間在路邊測量犰狳尸體。McDonough說,他們會在日出時出發,在犰狳尸體被汽車軋扁或被禿鷹啄成碎片前找到它們。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向科學家發送了關于新鮮尸體位置的“密報”,科學家記錄了174只犰狳的“方向”,結果并沒有發現有證據能夠表明它們會背部著地死亡。
路邊死去的犰狳還會被食腐動物或車輛帶到它們最后的安息之地,因此科學家決定帶一些新鮮的尸體回家,把它們存放在自己的花園里,看看其腐爛后會發生什么。在這篇論文中,科學家對鄰居的理解表示感謝。McDonough說:“我們院子的角落傳出陣陣惡臭,而周圍的3戶人家沒有人說一句話。”但是,沒有一只犰狳最終肚皮朝天,這再次說明這個模型經不起仔細推敲。
最后,研究人員檢驗了“膨脹—漂浮”模型。該模型提出,甲龍的尸體被沖進河里或海里,在那里,它們膨脹起來,四處漂流,上下顛倒,并最終下沉,或者被埋在河岸邊。Mallon的合著者、加拿大德拉赫勒皇家泰瑞爾博物館的Donald Henderson創建了三維數字模型,代表了甲龍的兩個分支——Ankylosaurids和Nodosaurids。
研究團隊通過對恐龍生理特征的估算,如肺活量和骨密度,重建了這些甲龍。他們還制造了相同甲龍的膨脹版本,使動物的肚子像氣球一樣膨脹。然后他們把模型放在虛擬的水中,觀察其傾斜程度。
結果顯示,Nodosaurids的模型非常不穩定:僅僅傾斜1度就會使它完全翻轉而無論膨脹與否。Ankylosaurids則要好一些,在翻轉之前需要更大的傾斜角度。盡管如此,Mallon說,一個巨浪或一個食肉恐龍很容易就可將甲龍翻轉過來,尤其是在腹脹之后。該研究小組在日前出版的《古地理、古氣候學、古生態學》雜志上報告稱,這意味著“膨脹—漂浮”模型是唯一站得住腳的理論。
并未參與該項研究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Victoria Arbour說,這項研究為這個長期存在的謎團“提供了合理的解釋”。她表示自己很欽佩科學家對待這項研究的態度。Arbour說:“我一直很喜歡古生物學,因為我們可以用完全獨立的證據來講述一個更大的故事。”Mallon對此表示贊同:“科學方法在實踐中如此清晰地發揮作用是相當罕見的,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甲龍生存的年代屬于白堊紀末期。甲龍背后的硬甲實質為硬化皮膚,具有較強防御能力,但較骨骼形成的龜殼相去甚遠,對咬合力十數公噸的暴龍而言作用有限。甲龍并非北美大陸及亞歐大陸的優勢物種,數量相對于角龍類、鴨嘴龍類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