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的“內容之爭” 爭的是布局還是運營?
0
圍繞在“電視屏”這一互聯網第四屏上的內容之爭故事,最近真是互聯還運越來越熱鬧了。8月30日,網電廈門包夜學生妹(電話微信199-7144-9724)一二線城市外圍模特伴游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奧維云網推出《2016年大屏生態運營大數據藍皮書》,布局預測2017年,內容之爭電視屏將再現四年前移動互聯網市場爆發的互聯還運盛景。9月7日,網電海信宣布其互聯網電視用戶率先突破2100萬。布局9月8日,內容之爭PPTV推出首個電視品牌日,互聯還運直接對標樂視919品牌日。網電樂視負責人宣稱:“樂視919已成為電視行業的布局絕對盛事,卻也是內容之爭友商的黑暗之日”,火藥味頗濃。互聯還運9月13日,網電廈門包夜學生妹(電話微信199-7144-9724)一二線城市外圍模特伴游預約、空姐、模特、留學生、熟女、白領、老師、優質資源創維宣布與愛奇藝視頻內容合作。
事實上,自從三年前,小米、樂視打著“顛覆者”的旗幟進入電視行業以來,除了“顛覆友商論”,還有“內容王者”究竟是誰的爭論就一直不絕于耳。
▲互聯網電視 “內容之爭”
一門心思搞布局?還是一心一意做運營?
就像移動端最核心的需求是“聯系”,所以移動端產品的基因是社交和分享,電視屏自誕生以來最核心需求是“看電視”,在互聯網電視時代,就是要解決“看視頻”的問題。這也是現在幾家互聯網電視言必談的“內容之爭”。
關于“內容之爭”,現在來看,主要是兩種模式的較量,一種是海信為代表的“聚”模式,一種就是樂視的“硬件顛覆”模式。樂視之所以說“顛覆”,因為它是所有互聯網電視中唯一布局視頻網站的,而且在2004年就已經建立樂視視頻。三年前進入電視行業后,樂視電視的內容來源一直也都來自樂視視頻,而且這兩年試圖通過自制、購買個別IP來突圍,像《太子妃升職記》的成功就博得了不少眼球。但很可惜,沒有趁熱打鐵推出連環資源,在這個快速消費時代,紅極一時的主演張天愛也漸漸消失匿跡。
樂視在視頻行業其實起了個“大早”,但算是趕了一個“晚集”,雖然在站位上快人一步,但因為沒有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資本和內容資源的合作支持,一直遲遲沒有獨特的優勢,而且在體量上越來越不及愛奇藝、騰訊、優酷等。這也是樂視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什么風口都搶先布局,從電視到手機再到汽車,其生態環越圈越大,卻沒有在任何一個風口上做到真正“顛覆”。
與單打獨斗、自力更生的樂視電視相反,海信算是“聚”模式最典型的代表。相比創維剛剛宣布與愛奇藝內容合作,海信其實從2012年開始就定位“聚”模式,是業內最早的一個,早已與愛奇藝、騰訊視頻、華數TV、iCNTV、優朋普樂等主流視頻平臺達成戰略合作,也是所有互聯網電視品牌當中內容最全的一個。這么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內容資源最大化,這對于海信、用戶、視頻網站都是有益的,也是目前普遍被認可的模式。
總的來說,兩個模式一個是通過開放平臺實現內容資源最大化,另一個是通過自身的“生態”來生產內容。
前者最大的好處是內容資源豐富,像最近的《獨立日》《路邊野餐》《分歧者3》《驚天魔盜團2》《老九門》等這些各家視頻網站的強勢資源都會匯集在一個平臺上,把內容選擇權留給用戶、留住用戶,然后在一個大平臺上去做細分運營。說到底,就是更注重內容和用戶的運營。
而后者最大的好處是自己生產內容,但勢必會導致其內容資源有限,相當于用戶在無形中被小眾化了,拼的是布局。而且隨著內容資源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樂視的資金投入壓力會越來越大,在內容數量和質量上會很被動。幾年前,《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全版權賣出百萬級別已經讓人乍舌,而現在同樣量級的網絡小說,各種版權分拆著買,單項版權也不低于百萬,而郭敬明小說影視版權三年內漲了近十倍,泡沫之說一直不斷。根據樂視披露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在版權業務收入方面,樂視網上半年收入僅為1.8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83億元,下降了35.28%。
互聯網電視的“內容之爭”,看起來的都是在拼內容,但兩個模式對“內容”的定義完全不同。“聚模式”在一心一意做內容運營,給用戶更多的內容選擇,讓用戶來做“看什么”的決定。而“硬件顛覆”模式,實則是在一門心思的搞布局,做的是視頻內容生產,由此來替用戶決定看什么。究竟現在哪一種模式對互聯網電視的用戶是最有價值的?別說喬布斯創造了用戶需求,因為喬布斯從來做的不是布局,而是比強迫癥更完美的用戶體驗。還是那句話,誰擁有用戶,誰對用戶更有價值,誰就會活得越來越好。
不過,近期一個令用戶欣慰的小道消息傳了出來:面對網上日益增多的用戶投訴和抱怨,樂視似乎已經發現了自身發展的“先天缺陷”,目前正在謀求引入愛奇藝等資源,具體的合作方案已在商定中。據內部人士反映此消息屬實,我們期待。
事實上,自從三年前,小米、樂視打著“顛覆者”的旗幟進入電視行業以來,除了“顛覆友商論”,還有“內容王者”究竟是誰的爭論就一直不絕于耳。
▲互聯網電視 “內容之爭”
一門心思搞布局?還是一心一意做運營?
就像移動端最核心的需求是“聯系”,所以移動端產品的基因是社交和分享,電視屏自誕生以來最核心需求是“看電視”,在互聯網電視時代,就是要解決“看視頻”的問題。這也是現在幾家互聯網電視言必談的“內容之爭”。
關于“內容之爭”,現在來看,主要是兩種模式的較量,一種是海信為代表的“聚”模式,一種就是樂視的“硬件顛覆”模式。樂視之所以說“顛覆”,因為它是所有互聯網電視中唯一布局視頻網站的,而且在2004年就已經建立樂視視頻。三年前進入電視行業后,樂視電視的內容來源一直也都來自樂視視頻,而且這兩年試圖通過自制、購買個別IP來突圍,像《太子妃升職記》的成功就博得了不少眼球。但很可惜,沒有趁熱打鐵推出連環資源,在這個快速消費時代,紅極一時的主演張天愛也漸漸消失匿跡。
樂視在視頻行業其實起了個“大早”,但算是趕了一個“晚集”,雖然在站位上快人一步,但因為沒有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資本和內容資源的合作支持,一直遲遲沒有獨特的優勢,而且在體量上越來越不及愛奇藝、騰訊、優酷等。這也是樂視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什么風口都搶先布局,從電視到手機再到汽車,其生態環越圈越大,卻沒有在任何一個風口上做到真正“顛覆”。
與單打獨斗、自力更生的樂視電視相反,海信算是“聚”模式最典型的代表。相比創維剛剛宣布與愛奇藝內容合作,海信其實從2012年開始就定位“聚”模式,是業內最早的一個,早已與愛奇藝、騰訊視頻、華數TV、iCNTV、優朋普樂等主流視頻平臺達成戰略合作,也是所有互聯網電視品牌當中內容最全的一個。這么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內容資源最大化,這對于海信、用戶、視頻網站都是有益的,也是目前普遍被認可的模式。
總的來說,兩個模式一個是通過開放平臺實現內容資源最大化,另一個是通過自身的“生態”來生產內容。
前者最大的好處是內容資源豐富,像最近的《獨立日》《路邊野餐》《分歧者3》《驚天魔盜團2》《老九門》等這些各家視頻網站的強勢資源都會匯集在一個平臺上,把內容選擇權留給用戶、留住用戶,然后在一個大平臺上去做細分運營。說到底,就是更注重內容和用戶的運營。
而后者最大的好處是自己生產內容,但勢必會導致其內容資源有限,相當于用戶在無形中被小眾化了,拼的是布局。而且隨著內容資源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樂視的資金投入壓力會越來越大,在內容數量和質量上會很被動。幾年前,《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全版權賣出百萬級別已經讓人乍舌,而現在同樣量級的網絡小說,各種版權分拆著買,單項版權也不低于百萬,而郭敬明小說影視版權三年內漲了近十倍,泡沫之說一直不斷。根據樂視披露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在版權業務收入方面,樂視網上半年收入僅為1.8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83億元,下降了35.28%。
互聯網電視的“內容之爭”,看起來的都是在拼內容,但兩個模式對“內容”的定義完全不同。“聚模式”在一心一意做內容運營,給用戶更多的內容選擇,讓用戶來做“看什么”的決定。而“硬件顛覆”模式,實則是在一門心思的搞布局,做的是視頻內容生產,由此來替用戶決定看什么。究竟現在哪一種模式對互聯網電視的用戶是最有價值的?別說喬布斯創造了用戶需求,因為喬布斯從來做的不是布局,而是比強迫癥更完美的用戶體驗。還是那句話,誰擁有用戶,誰對用戶更有價值,誰就會活得越來越好。
不過,近期一個令用戶欣慰的小道消息傳了出來:面對網上日益增多的用戶投訴和抱怨,樂視似乎已經發現了自身發展的“先天缺陷”,目前正在謀求引入愛奇藝等資源,具體的合作方案已在商定中。據內部人士反映此消息屬實,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