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合川區舉行《中國恐龍》及“合川馬門溪龍”郵票首發式新聞發布會

重慶恐龍化石分布示意圖

重慶恐龍化石分布簡表
(神秘的重慶地球uux.cn報道)據重慶晨報(蔣艷):你知道目前亞洲體型最大的恐龍是什么嗎?那就是馬門溪龍,它的合川合川脖子相當于近5個姚明,也曾經生活在重慶。區舉貴陽南明區(全套服務)上門服務崴信159-8298-6630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面到付款
10日,行中溪龍合川區舉行《中國恐龍》及“合川馬門溪龍”郵票首發式新聞發布會,國恐郵票將于5月19日國家旅游日當天正式發行,龍及讓“亞洲巨龍”合川馬門溪龍走入人們的馬門視野,揭開一段并不為人熟知的郵票故事。
60年前的首發式新驚人發現
《中國恐龍》特種郵票,將7種曾經生活在我國境內的重慶恐龍收入其中,合川馬門溪龍是合川合川單獨的小型張。
合川區黨史地方志辦公室主任龔邦超介紹,區舉“馬門溪龍”最早是行中溪龍于1952年在四川省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并被命名為“建設馬門溪龍”。國恐而“合川馬門溪龍”在1400余萬年后重見天日,龍及緣于一次地質勘探的偶然發現。
1957年4月,貴陽南明區(全套服務)上門服務崴信159-8298-6630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面到付款合川區太和鎮古樓山,四川省石油勘探隊在勘探過程發現了巨大的恐龍化石,由四川博物館現場挖掘,這也發掘出了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
盡管“合川馬門溪龍”比宜賓“建設馬門溪龍”發現晚5年,但化石保存比“建設馬門溪龍”完整,體形也更大,其脊柱相當完整,有19個頸椎、12個背椎、4個薦椎和35個尾椎骨,后肢和腰部的骨頭也保存較好。雖然該恐龍化石還缺少前肢和頭骨,但用甘肅省永登縣海石灣發現的馬門溪龍同種標本,用其他有關材料補充和復原后,就形成了“合川馬門溪龍”的完整骨架。
自“合川馬門溪龍”發現并命名后,馬門溪龍家族除四川宜賓“建設馬門溪龍”外,又多了“合川馬門溪龍”這個“恐龍巨星”。
殘存化石裝了40箱
生活在中國的恐龍很多,合川馬門溪龍為何能入選《中國恐龍》郵票,拿到這張珍貴的“門票”?
龔邦超說,當時,據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鐘健等古生物專家考證,“合川馬門溪龍”是生活在1.4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一種恐龍,屬蜥腳類。這類恐龍是由祿豐龍等原蜥腳類發展而來,是古今陸生動物中最大的動物,只有水中的鯨能超過它們,因此有“動物王國中的巨人”之稱。
“合川馬門溪龍”身體長22米,高3.5米,頭頸抬起來可達11米高,長頸鹿和它比頸長會輸得心服口服。換種方式計算一下,姚明的身高有2.26米,而“合川馬門溪龍”僅是脖子,就有近5個姚明高。
根據估算,“合川馬門溪龍”活著時體重有三四十噸,仿佛是一臺巨型吊車。如此巨大、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在中國尚屬首次發現,它不僅是目前亞洲體形最大的恐龍,而且還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恐龍之一。
60年前出土的殘存恐龍化石,就裝了40箱,當年郭沫若還專門題寫了“合川馬門溪龍”名稱。如今,恐龍化石復原后,存放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原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在合川的嘉濱路上,能看到“合川馬門溪龍”的巨型雕塑。
新聞多一點:
重慶23個區縣分布恐龍化石 來看看在哪些地方出沒?
我市多地都發現了恐龍化石,來看看到底它們在哪些地方出沒?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自然博物館了解到,恐龍化石分布在我市23個區縣,而類型也多樣。
這23個區縣分別是合川、永川、南川、渝中、江北、九龍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黔江、長壽、綦江、潼南、銅梁、大足、榮昌、璧山、豐都、墊江、忠縣、開州、云陽。
類型有晰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等,知名的有合川馬門溪龍、上游永川龍等。
重慶恐龍化石故事
1939 北碚金剛碑恐龍化石
1939年,在北碚區金剛碑發現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此為重慶市域內發現恐龍化石的首次記錄。
1957 合川馬門溪龍
1957年,在合川區太和鎮古樓山腰,發掘出一具近于完整的巨型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即“合川馬門溪龍”。2009年,它的發現入選著名科普雜志《環球科學》評選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學家取得的60項杰出成就。
1973年 江北重慶龍
1973年,在江北區貓兒石發現一具劍龍骨架化石,身長只有3~4米,屬于一種小型劍龍,被命名為“江北重慶龍”。
1974年黔江恐龍化石群
1974年,在黔江區正陽鎮三陽嶺發現多類恐龍的骨骼和牙齒化石,有獸腳類、蜥腳類、鴨嘴龍類等,化石群地層為四川盆地恐龍化石分布的最高層位,時代為白堊紀末期。
1976年上游永川龍
1976年,在永川區上游水庫大壩附近,發掘出一具近于完整的獸腳類恐龍化石,被命名為“上游永川龍”。它是中國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
2003年綦江恐龍足跡群
2003年,在綦江區老瀛山發現恐龍足跡群,數量600余個,造跡動物包括獸腳類、蜥腳類、鳥腳類恐龍,以及非恐龍類中的古鳥和翼龍。
名詞解釋:馬門溪龍
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植食動物,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它全長約22米,其中頸子特別長,相當于體長的一半,可達11-14米,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與頸椎相比,背椎、薦椎及尾椎相對較少。
由于馬門溪龍的脖子由長長的、相互迭壓在一起的頸椎支撐著,因而十分僵硬,轉動起來十分緩慢。馬門溪龍用它們小的、釘狀的牙齒啃吃樹葉,以及別的恐龍夠不著的樹頂的嫩枝。馬門溪龍四足行走,它那又細又長的尾巴拖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