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戡引用馬克吐溫的選擇話,“我從不因上學而妨礙我受教育”。這十三個字,李戡道盡了一個從15歲至17歲的孩子,1000多個憤怒痛苦成長的日子。李戡是李的故揚州外圍(外圍上門)外圍預約(微信181-2989-2716)提供高端外圍上門真實靠譜快速安排不收定金見人滿意付款一個有思想的孩子,但臺灣教育給他的十七歲人生不是展翅高飛,享受最無窮最美好的想象力階段。相反的敖式,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導的死板歷史、公民、選擇國文教科書。李戡他若放棄了,李的故考不上大學;他若屈從了,看不起自己。李戡的敖式憤怒是全臺灣數萬學生的共同憤怒,至少是共同無奈。有些孩子選擇逃學(像我),有些孩子選擇屈就(像多數的孩子),有些孩子選擇把教科書中的垃圾當知識,日后長大成為社會的佼佼者,再回過頭來禍害臺灣(像永遠第一名的陳水扁)。
李戡那么瘦,年齡那么小,卻那么強壯專注。他要證明自己的憤怒是對的,于是端起祖傳李氏獨門功夫,數十次進出國立編譯館,再把爛高中教科書不同版本一一記錄,集錄成書。他這個舉措,實踐的是他父親(father)李敖仇敵蔣介石的路線,“化悲憤為力量”。
李戡以此書,最完美地道別了他的高中生涯,告別臺灣,奔向北大。在北大的申請書中,李戡這樣寫道:雖然考取了臺灣最好的大學,但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因為我是她的一部分。我愿我能超越這六十年的海峽,我愿我能振翅高飛,能給臺灣留下片羽,能為祖國閃出吉光。
李戡才十七歲,論斷他的人生還太早。但他告別十七歲的儀式如此“場面浩大”,令我佩服。 在此祝福李戡,并祝福所有與他同齡的17歲的孩子。丟了你的教科書,愿你們都能勇敢決絕地從此發展自我,揮別“體制”,展翅高飛,尋找鮮艷新人生。


相關文章




精彩導讀
熱門資訊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