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繼搶占兒童內容市場 阿里樂視誰能拔得頭籌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今天,如何能讓用戶回歸客廳,讓用戶在智能電視產品面前停留,發揮更大價值?近年來,全球市場中的智能電視產品不斷涌現,但能夠為智能電視賦予豐富的應用平臺,同時為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體驗的產品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在于眾多廠商并未對智能電視產品的核心價值進行整合與布局。而智能電視的核心是什么?是內容,是能夠為用戶所想的內容,是能夠為用戶所用的應用體驗。
互聯網電視不再是簡單的籠絡一些上游供應鏈資源,給原有的電視裝擁有個處理器,然后裝個智能操控系統,再將其接入互聯網就能稱之為智能電視了。智能電視必須對內容進行用戶細分,以及縱深運營。
而單純把百視通、華數、愛奇藝、優酷等內容提供商的內容包含進影視庫內,卻沒有對用戶需求進行深度挖掘,與顯示器+處理器+互聯網接入的“硬件堆砌”沒有任何不同,稱之為“內容堆砌”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通過用戶的觀看特征、興趣、需求等數據,精準分析挖掘,圍繞不同的用戶群體找到用戶的剛性需求點,做內容上的垂直運營,將是眾多企業的發展出路。樂視阿里無疑是把握了這一趨勢。
隨著上網人群日益低齡化和國內平板的普及,兒童網民成為了互聯網公司越來越重視的用戶群體,就像新聞里說的一樣,“市場份額從娃娃抓起 ”,從童年時期培養的品牌認同和使用習慣,會更加的根深蒂固。前景自然是廣闊的,第三方機構調研數據顯示,在中國最暢銷的200個教育類APP里,兒童教育類占了一半以上;在互聯網電視用戶的調查上,85%的用戶為有兒童的家庭用戶,月均觀看親子視頻24.4天,日均觀看親子視頻15.8個,日均觀看親子視頻時長達1.6小時。很多父母越來越傾向于使用兒童APP作為早教工具,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巨頭都以各種姿態入局競技。
兒童內容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1. 家長:能否有助于兒童成長和智力開發裁決權在父母,要占領市場獲得家長的認同是首要突破的問題,這個不是簡單的宣傳演示就可以做到的。里面的復雜性我想只有做父母的才可以體會到,是否真實的用于學習、是否寓教于樂吸引小朋友的興趣、是否后續服務的費用不至于過高等等。
2. 兒童:能否引導長時間吸引兒童的學習興趣重點在于娛樂,這個度怎么把握確實非常難。英雄和囚徒就是一步之遙,“度”的好對于企業就是藍海錢途無量,反之就是欺世盜名的流氓公司。
雖然產品針對兒童,但是掌握決定權的卻是父母,兩邊都要討好,著實不易。就拿谷歌來說,去年就吃了官司,由于谷歌安卓系統安全設置不足,兒童可以在未經父母同意的情況下自行購買游戲。最終谷歌同意和解,并向消費者退還總計1900萬美元。
浪潮來的時候大家都看得到,但是最終能站在浪尖上的卻是萬里挑一,阿里、樂視等家庭娛樂巨頭不會放棄兒童內容這塊大蛋糕,但是誰能拔得頭籌還真是不好說。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桑間濮上網 » 相繼搶占兒童內容市場 阿里樂視誰能拔得頭籌
桑間濮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