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亞伯達省馬蹄鐵峽谷組發現的化石顯示胚胎期的暴龍跟吉娃娃差不多大
作者:休閑 來源:綜合 瀏覽: 【大 中 小】 發布時間:2025-11-22 21:28:45 評論數:

插圖描繪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幼雛可能的蹄鐵樣貌。最近獲得描述的峽谷現的顯示胚胎化石并不屬于霸王龍這個物種,而是化石較早的暴龍屬恐龍,詳細物種尚待辨認。胚胎 ILLUSTRATION BY JULIUS CSOTONYI
(神秘的跟吉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RILEY BLACK 編譯:石頤珊):在掃描了一組白堊紀的下顎與爪子化石后,科學家發現這些恐龍霸王在生命初期跟一只小型犬差不多大。娃娃深圳美女上門預約(電話微信189-4469-7302)提供頂級外圍女上門,可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第一副已知的加拿暴龍屬(詳細物種尚待辨認)寶寶化石顯示,這些曾闊步于地表的大亞多最大型掠食者竟以吉娃娃般的體型(配上長長的尾巴)展開生命歷程。
這組包含一支腳爪和一枚下顎的伯達暴龍化石來自胚胎期的暴龍,它們在此階段應該還緊緊裹在蛋殼之中。省馬這兩枚化石分別從北美洲西部兩處化石遺址出土,蹄鐵年代介在7100萬至7500萬年前,當時暴龍才剛成為環境中的頂級掠食者。
這支小不點爪子于2018年自加拿大亞伯達省第一民族(First Nation)領域內的馬蹄鐵峽谷組(Horseshoe Canyon Formation)出土。下顎骨也同樣出土于原住民土地,它在1983年從美國蒙大拿州的雙麥迪遜組(Two Medicine Formation)出土。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格雷戈里.方斯頓(Gregory Funston)于10月線上舉行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學會(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年會中描述了這兩塊化石。
這兩枚化石剛出土的時候,古生物學家一時之間還看不出它們的重要性。方斯頓在亞伯達念研究所期間就在研究這塊腳爪的來歷,此時他的指導教授菲利普.居里(Philip Currie)向他展示這塊包裹在石塊中,因太過脆弱而無法從巖石中移除的小小下顎。 「我當時完全不相信這是暴龍,」方斯頓說道。然而經過3D掃描并完整重建下顎骨細節以后,他就改觀了。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伊凡.強生蘭森(Evan Johnson-Ransom)未參與這項研究,他同意這些骨頭「從特征上可明確辨識」不同于其他恐龍,尤其是這枚下顎和已知的暴龍非常相似。
「當時我們知道這是多加了解暴龍寶寶的機會,那時相關知識還完全是個謎團。」方斯頓說道。大部分的暴龍化石紀錄都屬于成體或較年長的亞成體。古生物學家曾經制作過推測性的暴龍寶寶重建模型,但是沒有人知道它們究竟長什么樣子。這枚腳趾與下顎終于能讓專家們將他們的期待與化石紀錄做比較。
霸王寶寶
新化石顯示暴龍寶寶和成體比起來只是小不點──大約只有成年暴龍的十分之一長。相較之下,非洲象寶寶的身高有成年象的四分之一。這枚下顎來自一只長約75公分的暴龍,而腳爪則屬于一只長約100公分的個體。
雖然以我們的標準看來,100公分長的寶寶似乎相當大,但是如果和體長10公尺且體重3噸的成體放在一起比較,這只恐龍孵化時的體型可說是小得驚人。小下顎長著小小的牙齒,符合專家所稱的「第零代牙齒(null generation teeth),」即最早生長出來的牙齒,在動物生長過程中很快就會被功能健全的牙齒所取代。
鑒于它們小小的刀狀牙齒和小雙顎,暴龍幼雛可能以昆蟲和蜥蜴為食。獵物選項會隨著暴龍的成長而變化。例如霸王龍化石(Tyrannosaurus rex)顯示這些肉食動物大約11歲大時會獵捕較小的恐龍;而它們22歲時已經可以咬碎大型草食動物或什至同類的骨頭了。
「胚胎期的暴龍讓我們不只對嬰兒的尺寸,也對暴龍蛋的尺寸有了概念。」強生蘭森說。目前仍然沒有人辨識出暴龍蛋或幼雛,但是新的胚胎期恐龍的大小和古生物學家以前找到的長而大型的蛋相符。從胚胎的大小看來,學者認為暴龍可能蜷曲在長約43公分的蛋里。
尋找小小化石
新化石為研究人員帶來些許線索,可用來搜索更多暴龍化石與幼雛。直至最近,科學家都不明白為何未曾找到過年輕暴龍。盡管古生物學家已經找到其他物種如鴨嘴恐龍的蛋和寶寶,卻沒找到暴龍的;他們并不清楚暴龍母親是否會在其他地方育雛,或者有其他原因遮蓋了它們后代的線索。
現在看來暴龍就近在眼前。這組爪子和下顎都從曾經發現過其他物種的蛋與骨頭的遺址出土。
「考量到兩枚胚胎期骨頭的發現地區都曾經找到過其他種類恐龍的胚胎期骨頭,我們可以得出一條很好的線索,即暴龍也在(和其他物種)同樣的區域育雛,」方斯頓說道。
通常古生物學家在單次調查中收集的標本總量會超出他們當下有空仔細研究的量,所以博物館館藏中可能還藏著其他暴龍寶寶化石。 「但愿這些新骨頭能夠有助于更加精確地搜尋」更多化石,方斯頓如是說,他也正在計畫要和他的團隊一起調查已知遺址以尋找更多素材。
「我們才稍微翻過這些遺址的表面而已,」他補充:「而我們每年都會找到更多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