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人員在現場進行發掘工作。祿豐受訪者供圖
(神秘的再次鄭州二七區(援交小姐)援交崴信159-8298-6630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面到付款地球uux.cn報道)據新京報(記者 張璐):1938年,云南省祿豐縣發現中國第一具完整的發現恐龍骨骼化石,即被稱為“中國第一龍”的恐龍“許氏祿豐龍”。祿豐也因此被稱作中國恐龍的化石還有后續故鄉。在祿豐的工作地下,至今還埋藏著大量遠古的云南恐龍化石。
最近,祿豐云南祿豐市的再次村民在進行綠化作業的時候,無意當中發現了兩具因為大雨沖刷而顯露出來的發現恐龍化石骨架,中科院和當地的恐龍恐龍化石保護中心緊急啟動了搶救工作。發現恐龍化石后,化石還有后續還有哪些后續工作?工作對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前期在現場進行科考的云南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研究員尤海魯。
關注1:云南祿豐為何被稱為“恐龍之鄉”?
尤海魯說,20世紀初期,鄭州二七區(援交小姐)援交崴信159-8298-6630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面到付款國外探險隊和科學家曾經在中國發現恐龍化石。同時,中方也和外國合作,在山東、新疆、內蒙古和四川等地發現了恐龍化石。此時,我國的恐龍研究處于萌芽階段。
20世紀20年代,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鐘健留學回國后,擔任古脊椎所前身——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開始了古脊椎動物的研究。1938年,楊鐘健赴昆明對云南地質和古生物開展調查工作,他和其帶領的團隊在祿豐發現大批化石,包括第一具由中國人自己挖掘、研究、裝架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從此,楊鐘健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恐龍上。
由于祿豐恐龍化石資源豐富,保存完整,祿豐龍的發現也使中國恐龍研究進入獨立發展的階段,因此祿豐也被恐龍研究者認為是“圣地”,有“恐龍之鄉”之稱。
他說,在全球范圍內,以前發現的恐龍以白堊紀、侏羅紀中晚期多一些。祿豐當時發現的恐龍是侏羅紀早期種類,對世界的古脊椎動物研究是一個非常大的貢獻。
關注2:通常發現恐龍化石后,如何進行挖掘和處理?
恐龍化石的發掘難易程度,與化石大小、保存地點和覆蓋情況等有關系。體形較小、離地表較近的恐龍化石相對容易發掘。
據尤海魯介紹,如果化石覆蓋其上的巖層比較厚實,現場人員會先用挖掘機,將堅硬的大塊巖層除去,再用電鎬鉆掉殘留的巖層。逐步靠近化石時,還需要用地質錘、鐵簽和刷子對化石進行進一步清理,使化石暴露出來。
為了防止長途運輸中的顛簸磕碰,現場人員會將化石用石膏固定住,將化石拿到實驗室進行精修。“我們會盡量保證化石的完整性,但由于野外環境沒有路,對搬運帶來挑戰,有時候工作人員會將化石分成幾段運回。”
關注3:此次發現的恐龍有什么特征?
從化石信息判斷,此次發現的恐龍長8米、高3米。由于和已經發現的祿豐龍非常接近,科研人員判斷其體重約4噸,是植食性恐龍。它的頭部偏小,智商比較低。
恐龍的屬種、性別、年齡和運動方式等,仍然是待解之謎。
關注4:拿回實驗室精細修理需要多久?科研人員通常后續還會對恐龍化石開展哪些研究?
尤海魯稱,將化石修理干凈需要較長的周期,大的化石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目前來看,此次發現的恐龍化石頭部沒有被保存,如果化石保留了頭部或者牙齒等特征更多的部位,修理起來更加費事。
化石修理好后,科研人員會進行一些基礎工作,把每塊骨頭都搞清楚,同時和同一時期或者相近時期全世界發現的類似化石進行對比,研究這是否是新的屬種,和其他屬種有何不同。
如果此次新發現的化石是已知的恐龍,仍然有研究的意義。恐龍和人一樣,幾乎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即使是一個屬種的話,個體年齡也不一樣,目前研究不局限于發現新的屬種,仍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討論。
關注5:近幾年,在恐龍化石挖掘、保護和研究過程中,用上了哪些新的手段和技術?
尤海魯稱,與一二十年之前相比,新技術為科研人員的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以前,化石的很多內部部位無法肉眼看清楚,通過掃描,科研人員可以獲得恐龍腦顱、牙齒等方面的信息。同時,骨組織切片可以推斷恐龍死亡時的年齡。
關注6:日常工作中,科研人員如何“尋龍”?
地方偶然發現恐龍化石后,當地老鄉、文物部門、地質部門等會向科研人員提供線索,這被尤海魯稱為“被動發現”。
同時,科研人員也希望針對某些科學問題,填補現有空白。尤海魯說,今年3月-5月,他一直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察,轉一轉曾經發現過恐龍的地方。“另外,福建此前還沒有發現過恐龍,我們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福建有意識地找恐龍。”為此,他前期已經跟當地的地質部門建立聯系,了解基礎地質資料。
關注7:目前恐龍研究還有哪些重點方向?未來中國還有哪些地方有望彌補恐龍空白點?
尤海魯稱,在我國尚未發現恐龍的地域中,福建和青海是最有希望發現恐龍化石的。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從恐龍演化的角度上,我國還有一個很大的空白。目前,我國發現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最多,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還沒有發現恐龍起源階段——三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我們也在不同的地方尋找過,只發現過三疊紀末期一點恐龍腳印的線索,但是沒有真正的恐龍骨骼化石發現。”
他說,目前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中國存在三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但還沒有找到。另外一種解釋是,可能當時恐龍真的就沒到中國。“目前古脊椎動物學在中國仍然是比較小的學科,希望更多喜歡恐龍和科研的年輕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