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動物園妙招清除外來物種“斑腿樹蛙” 成猛禽美味大餐(臺北市動物園)

動物園2011年首次在濕地生態池發現斑腿樹蛙(臺北市動物園)
(神秘的斑腿樹蛙地球uux.cn報道)據ETtoday(林韋辰):為了解決外來種「斑腿樹蛙」入侵,危害原生物種棲息空間,臺北臺北市動物園成立8年的市動太原高端美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8279-1445)提供全球及一二線城市兼職美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卻斑行動大隊」,每年平均以3200只的物園外物速度,移除斑腿樹蛙,妙招猛禽美味并將捕獲的清除斑腿樹蛙轉為園區內「新鮮季節限定食材」。同時今年也與臺灣猛禽研究會合作,種成提供17公斤的大餐斑腿樹蛙,為救傷的斑腿樹蛙猛禽補充糧食。
斑腿樹蛙味道如何呢?臺北動物園表示,其實不是市動每種動物都喜歡,食蟹獴的物園外物反應就不是那么好,但是妙招猛禽美味太原高端美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8279-1445)提供全球及一二線城市兼職美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從營養師的角度看,不一定都要提供動物喜愛的清除食物,因為動物們在野外本來就不可能每天找到喜歡的種成食物,美食也不一定對身體健康有幫助,況且當季的食材總是價廉、物美、新鮮又營養。
臺北市立動物園成立「卻斑行動大隊」,負責移除園區的外來種斑腿樹蛙,最近6年(2014-2019),共出動2869人次,定期在園區進行移除斑腿樹蛙的行動,共收獲19,612只斑腿樹蛙及1,183個卵泡。 卻斑行動捕獲的斑腿樹蛙,除提供園區內的動物,今年更與臺灣猛禽研究會合作,提供17公斤的斑腿樹蛙,減輕研究會為救傷猛禽張羅食物的壓力。
動物園的黃魚鸮、褐林鸮、領角鸮、大冠鷲、赤頸鶴、丹頂鶴、食蟹獴、小爪水獺等動物,都是「斑腿食堂」的常客,蛙卵、蝌蚪則是肉食性水棲昆蟲紅娘華、水螳螂、龍虱、負子蟲、水蠆等的專屬美食。
斑腿樹蛙原產于華南、香港、海南島、印度、中南半島等地區,臺灣本島于2006年在彰化田尾發現,疑似卵泡附著于園藝植物從華南帶進臺灣,斑腿樹蛙的卵泡呈現泡沫型,會黏在植物跟著移植擴散,也因此隨著人類活動范圍、逐步遷移擴散。